【西園鹽場】
地址:金門縣金沙鎮西園里西園1號
電話:+886-82-355763
交通:別指望大眾運輸了,租車或騎機車吧
開放時間:9:00-----17:00 (週一公休)
「西園鹽場文化館」是使用西園鹽場舊建築群,以恢復舊有的閒置空間再利用的精神,配合文建會地方文化館之計畫,規劃成西園鹽場地方文化館,以地方居民之需求為依歸,結合教育、展示、遊憩、文物典藏等功能,進行舊有文化保存,創造地方就業機會,及推銷地方特有產業等多項目標,讓舊空間再現其歷史生命力,並發揮活化社區功能,展現觀光魅力。
說實在的,我這個人很宅,在換宿期間的出遊,也是小幫手之間彼此相約我才會出門,否則我大多時間都會是賴在客棧跟其他小幫手或是旅客聊天等等~~~
不過俗話說的好「出來混的,總有一天要還的」,身為一名誠實、正直的人,既然承諾了書寫遊記,當然要拍一些照片、配上文字,用騙的也要混過去
主要還是想探索未到訪過的景點,畢竟這是我人生第一次,也可能是最後一次的金門旅行。
無處不在的風獅爺
BTW自從離開澳洲回到台灣之後,就很少看到這麼湛藍的天空,不得不說那時候看到金門的藍天,都讓我回想起在澳洲耍廢的生活。
石碑上記載著鹽場的歷史
「以場作家,金玉良鹽。」不只是口號,更是西園鹽場產鹽宗旨的傳承。
以場作家:代表早期「勞資合一」的管理方式,透過這種管理,使鹽場能提高鹽的產量
金玉良鹽:代表現今鹽場管理方式轉型,由量產走向少量、精緻化,將高品質的鹽製成文創品,發揚製鹽文化。
﹞
西園鹽場的建築形式非常的閩南風格(?)
內心小劇場「其實我根本不懂建築阿!!!!!!!!!!!」
內部擺設其實就是簡單的文藝照片跟產品
上面幾張圖片一離開主體建築物即可發現,我到的時候是太陽日正當中的時候,超級熱,但鹽田仍有三位中年大哥在做鹽田整復的動作
靠著反覆的敲擊拍打,將鹽田的土壤壓實,以利達成分區曬鹽的功用。
看似簡單的動作,卻需要毅力及耐心去完成,我在那曬了大概十幾分的太陽,直到大哥緩慢移動過來的時候才跟大哥搭到話。
我:「阿你做這個會不會很辛苦啊」
大哥:「當然會阿,而且這個還要曬太陽捏,小姐妳快點離開去陰影處休息拉」
我:「阿大哥你這個做多久啊?有沒有想過找年輕人啊?」
大哥:「做好幾十年了喔,不做這個不知道做什麼啊,而且現在的年輕人也不願意做這個,現在這個就當作興趣阿,偶爾做一做,才不會在家閒閒沒事做啊」
內容大概是這樣吧,詳細的我有點忘了,但我仍可以感受大哥對這份工作的熱枕與責任,他們相許多基層的工作人員一樣,是那個微小的螺絲釘,但卻缺一不可的小尖兵,也是當初的那個感動,讓我即使覺得鹽場的參觀價值很普通,但仍舊很想寫一篇文章做個紀念,感謝他的付出,謝謝他們為了維護文化、維護財產所做的一切。